山西省動物保健品協會于2023年7月29——30日在太谷錦都國際酒店,召開了第三屆第七次全體人員會議,本次會議主要邀請了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尉文霞老師、范僉老師以及山西黃河魚病研究所屈新家所長給大家進行了培訓。本次會議由秘書長趙晶晶主持,常務副理事長馮俊吾做全年工作總結報告, 參加本次會議的還有副會長屈新家,副理事長呂浩,常務理事長劉旭明、馬晉安以及動保協會會員78家企業共計160余人參加此次會議。
山西黃河魚病研究所屈新家所長就影響漁藥發展瓶頸及研發產品探索為課題進行了長達6小時與參會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他提出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模式已基本從粗養模式改進為精養模式,尤其近幾年,因高密度、高投餌產生了重污染、多病源的養殖現狀。據資料顯示,每年因各種病害產生的損失高達百億元,導致水產養殖病害越來越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屈新家所長在本次培訓中以“水產用國標漁藥因時代變化而影響漁藥發展的瓶頸”做出了闡述。他提出:因水產養殖環境及模式的變化,水產用漁藥存在瑕疵,具體以下幾點從宏觀上與大家進行探討。
一、重新認知水產用漁藥說明書存在的誤區
1、抗菌藥作用范圍廣,影響精準用藥
近幾年魚病爆發,多數為生物因素,具有代表性的還是某些細菌感染所致,就目前而言,抗生素仍為效果最好的防治途徑,但按說明書用藥后效果不一,而且在實驗室的抑菌圈觀察發現,同類抗生素受菌種、魚種的不同而有差異,如恩諾沙星粉(水產用)在說明書適應癥里寫著“用于治療水產養殖動物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出血性敗血癥”。但是細菌性敗血癥有很多種致病菌,其中嗜水氣單胞菌的感染主要癥狀為典型出血癥或敗血癥,其次還有溫和氣單胞菌、假單胞菌或弧菌,都可以引起魚類的出血病。有學者做藥敏試驗得出恩諾沙星對蘇伯利產氣單胞菌很敏感,對斑點叉尾鮰敗血癥的致病菌嗜水氣單胞菌不敏感。這說明水產用抗生素,應當根據不同的病原,不同水產動物的種類進行細化,方可做到精準用藥。
2、外用消毒劑忽略水環境化學指標的影響
近幾年由于富營養化水體的影響,致某些外用消毒劑的殺菌作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直接影響了產品質量的變化。
如濃戊二醛溶液在水體PH值8.0-8.5時,比PH值6.5-7.5時殺菌率高1-2倍,在同等環境下硫酸銅的殺菌作用低5-8倍。苯扎溴銨溶液(新潔爾滅)殺菌作用會隨著PH值的增高而作用增強,反則作用降低。再如:含氯消毒劑一般在酸性條件下電離少,只有未電離的分子較易通過細胞膜,通透性強,殺菌作用則相對較強;當水體堿性增強時,因解離作用加強而導致殺菌作用減弱。如漂白粉的PH值在6.5以下,0.2-0.4mg/L濃度有有較強的殺菌力;而PH值為8時,濃度要達到0.8-1.6mg/L才可獲得同樣的效果。實驗表明:含氯消毒劑在同量、不同PH值時,殺菌力可有4倍的誤差。即含氯消毒劑與水體PH值呈反比。
3、水產用殺蟲劑說明書存在與水溫的關系
大部分水產藥物的藥效與水溫一般呈正相關,水溫升高時,藥效作用及產生作用的速度也就相應增強,如硫酸銅、硫酸亞鐵粉等,一般情況下,外用消毒劑或殺蟲劑,隨溫度的增高而作用增強,隨之毒性也會增高,但溴氯菊酯溶液(水產用)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溫度較低時反而藥效較好,但毒性也會增強。 近幾年菊酯類殺蟲劑在春季低溫時期使用,致花白鰱、鯽魚的死亡屢見不鮮,國標產品溴氰菊酯溶液和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在注意事項內并未明確注明低溫時期的毒性。
二、水產用漁藥應順應時代變化而調整
1、 抗生素等抗菌藥物應完善藥物的兩面性: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養殖模式基本從粗養轉型為精養模式,而魚病的防治技術和藥物的使用依舊借鑒傳統的方式,這顯然不符合當前高密度、高投餌、重污染、多病源的現狀。因為外用消毒劑在水體中作用的強弱,受水體各種化學指標、藻類、懸浮物的影響。 如草魚患爛鰓、腸炎、赤皮(老三?。诓±韺嶒炇曳治?,爛鰓病原為柱狀黃桿菌或屈繞桿菌,腸炎病原為腸型點狀產氣單胞菌,赤皮病原為熒光假單胞菌,在同條患病草魚中出現不同的患病病灶,可由不同的病原產生,這是水生動物發病的自然規律。 此魚病按多西環素的說明書使用,應該有效。但應用后多數無效,甚至死亡增加。結果分析:凡草魚在細菌感染時,多數有肝膽綜合征,大量的臨床證明,草魚老三病須從肝膽入手。顯然抗生素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雖然對某些細菌性疾病效果確切,但應根據不同的魚種,不同的癥狀注明更詳細的注意事項。
2、國標漁藥不能滿足防治新病原的需求
隨著養殖池塘的老化,魚種的退化,病原的耐藥性及水質污染等一系列問題,使魚病逐年增多,而且時有新增病原,如羅非魚感染的鏈球菌、黃顙魚感染的立克次體、鱖魚、鱸魚感染的諾卡氏菌等細菌性疾病,在國標抗菌藥中針對這些微生物有效的產品很少,即使氟苯尼考、多西環素對這些頑固性細菌有作用,也是成倍劑量的添加,這可能與長期使用同類抗菌藥物有著密切的關系,但不排除亂用和濫用藥物,導致細菌產生的抗藥性。因此在建議水產魚藥能增添一些新型抗菌藥,既能滿足當前魚病的現狀,又可減免不正規魚藥在市場的流通。
3、禁用藥物的背后體現了水產藥物的匱乏
眾所周知,孔雀石綠、氯霉素、呋喃類等一些藥物,在水產養殖的應用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的確產生了嚴重的危害,國家早已明文規定禁止使用。十多年過去了,又有那些藥物可以作為替代產品呢? 目前就魚類真菌性水霉病而言,市場宣傳力度最大的硫醚沙星、二硫氰基甲烷、五倍子末、大黃五倍子等國標產品,在水霉病中的防治與孔雀石綠無法相比,這樣就出現了老百姓魚發病了而找不到有效藥物來控制的局面,而面對這一局面,作為學者在指責老百姓亂用禁藥之前要三思其中的究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
4、所謂“不合理”配伍及使用計量的調整
據很多資料顯示,因紅霉素(禁藥)能快速抑制菌體蛋白的合成,促使細菌處于靜止狀態,而青霉素類屬于繁殖期殺菌劑,故上述兩種藥物配伍用會產生拮抗作用。但經過我們多次實踐試驗,紅霉素(禁藥)和青霉素聯合使用對烏鱧諾卡氏菌病的治愈率達80%。有資料報道硫酸氰紅霉素與磺胺類(SMZ)配伍會毒性增強,但實踐試驗證明這兩種藥物配伍比單獨使用會更有效治療加州鱸的爛身病。 再比如,國標恩諾沙星的注意事項,明確指出不得與四環素、氟苯尼考、利福平、甲砜霉素等陽離子物質混合使用。但在近幾年,防治魚類頑固性細菌疾病時,采用恩諾沙星和氟苯尼考聯用,的確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如叉尾鮰魚因愛德華氏菌引起的敗血病,使用恩諾沙星和氟苯尼考聯用的同時,按說明書加大用量,連用3日可控制80%的死亡率。因此在水產用抗菌藥的注意事項是否合理,希望得到各位專家深思。
5、培養漁醫人才、破漁藥發展瓶頸之基礎
近幾年,魚病的發生率逐年增多,而且越來越難治,正因為這個不正常的行業誘惑了不少人進入了漁藥圈,隨著漁藥產業的不斷發展,更體現了具有價格低廉、性能穩定、安全有效的功能性產品,在市場中才有立足之地。除此外,由于養殖模式的改變以及人們過于追求生長速度的理念,以后在養殖中存在的疑難疑病會越來越多,沒有特強的專業技術,將很快會淘汰出局。因此加強盡快培養漁醫,可利國利民,更有利于我國水產漁業健康發展。
本次培訓屈新家老師的演講分為兩大部分,后部分就當前魚藥產品的研發主要從水產養殖、水化學、病原學、免疫學、病理學、疾病學以及魚類營養學進行了理論性的講解,會后得到參會人員的一致好評。